医用三类射线装置课件.ppt
前言 1895年11月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 次年X射线被应用于医学 由此掀开了放射诊断学的扉页 此后一百多年 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进步 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 促进了医学放射诊断设备 医学放射治疗设备的不断进步 放射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敏感性 特异性 无创性不断地提高 X射线管是一个高度真空的玻璃管 在管内有阴极和阳极 当6 12伏的低压电流通过阴极钨丝面加热时 在灯丝附近产生电子流 当球管两级高压加到40 90kv时 电子高速度地由阴极射向阳极 突然撞击在阳极靶面上 受到阻挡而停止运动 电子与阳极钨靶原子核电场发生作用 把能量转化为光子辐射出来 此种光子辐射为X射线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使用亦不断增加 据统计我国约有X射线机10万台以上 放射诊断技术人员约15万人 而每年接受医疗照射的受检人数约为1 6亿 可见医用诊断X射线的防护占整个放射防护工作的首位 第一部分 射线装置的分类及其危险来源 一 射线装置的分类根据射线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 从高到低将射线装置分为 类 类 类 类为高危险射线装置 事故时可以使短时间受照射人员产生严重放射损伤 甚至死亡 或对环境可能造成严重影响 类为中危险射线装置 事故时可以使受照人员产生较严重放射损伤 大剂量照射甚至导致死亡 类为低危险射线装置 事故时一般不会造成受照人员的放射损伤 射线装置分类表 二 医用X射线放射危险来源2 1X射线的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按照电离辐射照射的对象所引起发生生物效应可分为随机性效应和确定性效应 1 随机性效应 是指发生概率与照射剂量的大小有关的一类效应 一般这种效应在受照射后一段时间才会显现出来 其特点是 a 无阈值b 潜伏期长c 效应出现的危险性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癌症是随机性效应中最受公共卫生当局关注的 2 确定性效应是指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受照剂量大小 并且存在有剂量阈值的一类效应 这类效应由较大剂量照射引起 其特点是 a 由高剂量照射所致b 存在剂量阈值c 损伤的严重性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确定性效应包括皮肤的卡他性 红斑改变 烧伤 毛发脱落 血液学改变 暂时性或者永久性不育 恶心 腹泻 CNS损伤 死亡 2 2潜在性超量照射与事故2 2 1普通X射线机可能产生辐射故障由 1 穿透X线管屏蔽罩与准直器的过量辐射泄漏 2 X射线管电压错误与不一致 3 计时器 管电流的错误与不一致 4 X射线管处射量不一致 5 不准确或不适当的滤光 6 准直器光束与X光束的一致性较差 7 对于电容放电设备 电容器充满电时X射线束方向的过量辐射泄漏 2 2 2X射线成像可能产生辐射故障由 1 胶片存储不当 磁带或者增光屏的损坏 2 暗室有光源或者透光 3 磁带口开口或没有存储器及不合理保存 4 不恰当的化学处理 2 2 3计算机断层技术可能产生辐射故障由 1 X射线管电压和电流不准确不一致 2 X射线管输出功率不一致 3 实际曝光量和图像质量参数与厂家提供的数据偏差 4 辐射防护问题更多是由参数选择错误造成 而设备故障指示造成辐射防护问题的一部分原因 2 2 4乳腺X射线可能产生辐射故障由 基本上与一般射线系统相同 但进行的测试及其使用测量仪器必须适合乳房X射线照相术系统的特点 例如1 X射线管电压和射线输出的错误和矛盾 2 X射线束和图像接收器未对准 X射线照射野不均匀 3 令人不满意的胶片储存条件 图像显影和读片条件 4 不正确的校准等等 2 2 5儿科射线装置可能产生辐射故障由 基本上同于一般X射线系统 但是进行测试和使用测量仪器要适合儿科的装备 质量控制程序在儿科放射医学工作中尤其重要 2 2 6牙科放射学可能产生辐射故障由 故障与一般X射线系统基本是一样的 但是在检查故障时所做的测试和使用的测量仪器与调查的牙科系统的特点相适应 例如 1 X射线管电压与辐射输出不准确 不一致 2 计时器不准或者缺陷 3 X射线光束和影响接收器没有对准 4 不令人满意的胶片存储条件 影像显影和读片条件 综上所述 针对医用X射线装置在使用中 可能造成的放射防护故障 可以总结归纳一以下主要原因 3 医用直线加速器实例分析工作原理 医用直线加速器是产生高能电子束的装置 为远距离放射性治疗机 电子枪产生的电子由微波加速波导管加速后进入偏转磁场 所形成的电子束由电子窗口射出 经调制 准直后射向患者病灶 或者通过2cm左右的空气射到金属钨靶 产生大量高能X线 其最大能量为电子束的最大能量 经一级准直器和滤线器形成剂量均匀稳定的X线束 再通过监测电离室和二次准直器限束 最后到达患者病灶实现治疗目的 因此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既可利用电子束对患者病灶进行照射 也可利用X线束对患者病灶进行照射 杀伤肿瘤细胞 设备组成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是以磁控管为微波功率源的驻波型直线加速器 它的结构单元为 加速管 电子枪 微波系统 调制器 束流传输系统及准直系统 真空系统 恒温水冷系统和控制保护系统 污染因子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既可利用电子束 也可利用X线对患者病灶进行照射 电子束的穿透能力很弱 故应考虑X线的防护问题 同时高能X线与空气等物质发生光核反应 放出中子 X线与14N发生光核反应的阈能为10 6MeV 反应式为14N n 13N 另外 高能电子与空气中的氧分子作用还会产生臭氧 因此 对于能量为10MeV或者15MeV的直线加速器在开机期间 除了X射线成为加速器污染环境的主要因子 还应该考虑中子及臭氧 根据其工作原理和污染因子在运行时可能发生的事故状态有 1 安全联锁装置发生故障 人员误入正在运行的治疗室而造成X射线误照射 2 工作人员或病人家属在防护门关闭后尚未撤离治疗室 加速器运行 会对工作人员或病人家属产生不必要的X射线照射 3 工作人员在治疗室内为患者摆位或其它准备工作 控制台处操作人员误开机出束 发生事故性出束 对工作人员造成辐射伤害 4 控制系统出现故障 照射治疗不能停止 病人受到计划外照射 5 维修期间的事故 维修工程师在检修期间误开机出束 造成辐射伤害 6 意外事故如停电 火灾等一般不会对环境造成辐射影响 医用直线加速器射线装置事故风险分析 1 如果工作人员或病人家属在防护门关闭后尚未撤离治疗室 则可利用治疗室防护门内与控制室设置的人工紧急停机 开门按钮 只要未撤离人员了解该按钮的作用 可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因此 在机房内应设置此按钮醒目的指示和说明 便于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2 如果安全联锁装置或报警系统发生故障状况下 人员误入正在运行的仪器辐照室 仪器机房防护门与设备之间设有门机联锁装置 防护门上设有警示信号灯 每当打开防护门时 立即断电并停机 不致出现误照射 只有当联锁装置或报警系统发生故障情况时 医务人员强行运行机器 才可能发生此类事故 因此 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仪器操作程序进行诊疗 有效防止事故照射的发生 为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要求工作人员每次上班时首先要检查防护门上的联锁装置和报警系统是否正常 如果报警系统失灵 应立即修理 恢复正常 第三部分 X射线辐射安全与防护 第一节X射线机及其机房的防护1 X射线机的防护医用诊断X射线机本身固有的防护性能好坏是直接影响X射线辐射场的一个重要因素 也是关系到工作人员和受检者受照剂量的大小 因此一方面X射线机的生产厂必须按有关规定的要求 认真把好产品防护质量的检验关 不断提高防护质量 改善X射线机的防护性能 另一方面 X射线机在安装使用中 也应按规定要求 切实搞好防护性能较差的X射线机的防护改造工作 X射线管套 X射线管是放在一个内衬铅防护层的管套内 管套应有足够的铅当量 以使距焦点1m处的漏射线不大于2 58 10 5C kg 1 h 1 球管窗口 在球管出线口限制好有用线束和散射线 是搞好X射线机防护的一个关键 其防护措施由限光和滤波两部分组成 前者有 古钱板 铅杯 铅碗 方钟等 在窗口内均起限制有用线束的作用 所谓滤波是指在窗口增加不同厚度的铝过滤片 滤去无用而有害的软X射线 实践证明在球管窗口每附加1mm厚的铝滤片 能使X射线机的输出量减少30 50 对于不同型号的X射线机 来确定合适厚度的过滤片 遮线器 遮线器安装于管套窗口处 遮线器分单层和双层两种 单层遮线器因简单平动 靠近焦点 对出线口和叶片边缘的散射线无限制 漏射线和散射线量较大 对外壳铅当量不足2mm铅的遮线器 可在内壁衬上适当厚度的铅皮 双层遮线器防护性能好于单层 集光筒 集光筒与单层遮线器合用具有集中有用线束限制散射线的效能 目前多数配单层遮线器的X射线机没有集光筒 防护质量较差 因此应增加一定长度的集光筒 一般要求集光筒壁应有0 5mmpb的防护层 实验证明1 5mmFe作筒壁其防护效果也是可以的 荧光屏 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荧光屏铅玻璃应有足够的铅当量 其值不得小于 最大工作电压在70kv以下 包括70kv 的为1 5mm 70kv到100kv的为2 0mm 大于100kv时 每kv再增加0 01mm 目前 X射线机铅玻璃的使用标准为1 7mm 按此值计算在70kv 3mA的条件下 屏后照射量率应在1 29 10 8C kg 1 h 1以下 如超过此值应予更换 屏周 对点片拉槽和屏右侧槽无屏蔽物且照射量率较高的 可用活页门遮挡或用铅橡皮复盖 对防咳板和护手防护较差的 可采用扩大荧光屏防护 面积应满足规定要求 但不宜过大 防护材料的厚度约为0 3mmpb 同时对铅橡皮挂帘应适当加长加宽 2X射线机机房的防护要求包括 选址 布局 屏蔽 通风等几个方面 因为X射线机在加上管电压后会产生一定量的X射线 因此设计和建造X射线机房不同于一般的办公用房和住宅 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选址 诊断X射线机房的选址必须充分地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安全 同时也应考虑靠近关系密切的科室和患者就诊的方便 以及便于X射线机的装修 因此 要求X射线机房设在建筑物底层的一端或一角 如果一楼地面长期较为潮湿或其它原因 亦可设在二楼或三楼 但上下楼板应有一定的屏蔽效果 一些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单独设置放射诊断楼 由于治疗X射线机的工作条件高于诊断X射线机 所以选址要求也高于诊断X射线机 首先必须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安全 治疗X射线机房最好单独设立 布局 诊断X射线机房布局的一般原则登记室和胸透室的位置 对于县 区 级以上的综合性医院 由于登记 划价等工作量大 其登记室应设在放射科的进口处 其次接受胸透的患者在X射线诊断中为最多 因此胸透室也应设在放射科的入口处 这样可以方便受检者就诊也有利于放射科的工作秩序 特殊造影室的位置 由于接受特殊造影的患者人数较少 其专用机房可以设在放射科的里端 暗室位置 放射科的暗室应设在临近摄片室或两个摄片室之间 便于传递片盒 候诊位置 受检者应有专门的候诊室或候诊位置 以免受到不必要的X射线照射 诊断X射线机房建筑要求 使用面积 一般100mA以下的X射线机房不应小于24 200mA以上的X射线机房不应小于36 多管头X射线机房可酌情扩大 牙科用X射线机应有单独机房 机房高度 一般在3m到3 5m之间 即能满足多种类型X射线机的需要 机房墙壁 一般为砖墙或混凝土墙 只要达到一定的厚度 就可以达到对邻室或室外的防护目的 一般摄影用X射线机房墙壁厚度 即对有用射线的防护厚度应有2mm的铅当量 若用砖墙 其厚度应有24cm 注意 其砖缝应用混凝土填实 以防泄漏X射线 若用混凝土其厚度应为16cm 副防护 即其它侧墙壁或天棚 的厚度应有1mm的铅当量 透视用X射线机房墙壁均应有1mm铅当量 为了防止增加室内散射线量 不宜在室内墙壁上挂贴重金属物质 对于机房墙壁的屏蔽厚度也可应用公式根据安装的X射线机类型 有效工作负荷 周围环境以及使用 占有情况进行直接计算 门窗 X射线机房的门窗必须合理设备 投照方向不应直对门 窗 机房的防护门应有良好的防护性能 应用屏蔽材料的铅当量大于0 5mm 由于门是经常开动的 所以门与防护墙之间 不能留有防护空隙 要求门框与门之间 门框与墙之间其防护材料都应有适当重叠 通风 机房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 无机械通风装置的机房 应加强自然通风 机房门外应安装工作指示灯 安全操作规程 X射线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防止受到不必要的照射 如在透视前应做好充分地暗适应 一般为15分钟左右 不准裸手伸进有用线束中 禁止使用手持荧光屏进行透视 应尽可能采用 高电压 低电流 小射野 厚滤过 的检查方法等 缩短接触X射线的时间 X射线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诊断技术和操作技能 尽量缩短曝光时间 并避免不必要的长时间照射 增加X射线管和工作人员的距离 在没有屏蔽防护的近距离摄影时 应注意利用照射剂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规律 尽可能离开X射线管2m以上 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运用 在操作时应尽可能利用屏蔽设施 如铅防护椅 铅屏风和个人防护用品如铅眼镜 铅手套 铅围裙等 在做心导管检查 支气管造影等特殊检查时 应穿戴防护服 如在65kv 2 5mA 16 19 2射野的条件下 铅防护椅可以使工作人员的性腺剂量降低97 铅围裙使肺剂量减少99 6 铅手套可以使手部剂量减少99 9 第二节 医用X射线诊断辐射安全与防护的目的医用X射线设备在辐射安全与防护中的主要目的是确保 1 X射线装置使用者有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符合安全工作条件 使照射剂量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 及平均5年100mSv 或者一年20mSv 2 在放射设施里或者近旁工作的公众人员 或者陪伴和护理病人进行X射线检查的人 遵守限制接近的规定 遵从医务工作人员的指示 以免受到超过预定限制照射 即一年1mSv 或者对于工作人员5mSv 正常情况下 放射工作人员及其患者所接受个人剂量限值归纳整理如下 第三节 射线装置辐射安全与防护主要配套防护设施各种放射学工作场所在做好屏蔽防护设计与建设的同时 还必须注意配套相应的配套放射防护与安全设施 1 各种放射学设备的辅助防护设施如增加铅橡胶挂帘 防护屏蔽层等辅助防护设施 2 放射学机房门窗的屏蔽防护措施一般机房门窗应具备其同侧墙所需的屏蔽防护效果 由于门窗结构上以及需要经常开关的特殊性 应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其防护效果 隔室操作的工作室必须安装可监视患者的铅防护玻璃观察窗 必要时应安装可与患者及时沟通的对将设备 3 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辅助防护设施与用品比如 可移动防护屏风 屏蔽防护面罩 防护围裙 防护衣服 防护手套 防护脖套 防护帽 防护眼镜等等 4 受检者与患者及护理人员的辅助防护设施与用品5 放射学工作场所的工作指示灯与电离辐射警示标志 该标志由辐射波 骷髅头加交叉的股骨图形以及一个奔跑的人形组成 国际原子能机构 IAEA 和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启用上述新标志是帮助减少大型辐射源事故性照射造成的不必要死亡和严重伤害 新标志旨在警示任何地方的任何人注意靠近大型电离辐射源的潜在危险 这是在全世界11个国家实施的一个为期五年的项目所取得的成果 目的是确保其 危险 远离 的信息非常清晰 并为所有人所理解 电离辐射警告标志的含义是使人们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 其背景为黄色 正三角形边框及电离辐射标志图形均为黑色 当心电离辐射 用黑色粗等线体字 标牌的尺寸 形状和颜色及文字描述严格按 GB18871 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制作 材料 PVC塑料不干胶规格 25 30cm 6 放射学设备与工作场所的必要防护监测仪器 热释光剂量计 FT 367电离室巡测仪 RAM 01型便携式多功能辐射检测仪 LT 型 辐射剂量率仪 RAM 200长杆式辐射测量仪 JB4000 451P FJ347 第四节 X射线设备辐射安全与防护要求放射学的放射防护与安全 其核心就是保证运用恰当 质 和 量 的有用X射线以及达到满意的临床医学诊疗的目的 尽量避免和最大限度地减少泄露射线以及杂散射线的照射 并且严格防止发生各种放射事故 为此必须从诸多环节采取措施来搞好放射学的放射防护与安全 总结归纳以下必须强调的放射防护与安全的要点 如下 1 明确责任 强化放射防护与安全管理2 各种放射学设备的防护性能是确保放射防护与安全的基础3 重视放射学设备的验收检查和安装调试4 机房屏蔽设计与相应防护措施是放射防护与安全的基本条件5 认真做好放射防护与安全操作6 配备足够的响应放射防护用品7 加强人员与环境的放射防护监测 8 加强设备应用中的质量控制和放射学质量保证9 加强应急准备 防范放射事故10 加强放射防护与安全培训 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文化素养11 从事医用 射线诊断的工作人员 必须按有关规定的要求 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就业前体检及定期体检 并建立健康档案 按规定接受个人剂量监测 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 12 从事医用 射线诊断的工作人员 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和文化水平 必须掌握放射防护技术和管理法规知识 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考核合格 13 射线诊断科 室 的所有工作人员应根据其在质量保证方案中所负的责任 接受相应的专业培训 第五节 X射线机机房辐射安全与防护的技术要求 1 医用诊断X射线机机房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邻室及周围场所的防护与安全 一般可设在建筑物底层的一端 2 机房应有足够的使用面积 新建X射线机房 单管头200mAX射线机机房应不小于24m2 双管头的宜不小于36m2 牙科X射线机应有单独机房 3 摄影机房中有用线束朝向的墙壁应有2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 其他侧墙壁应有1mm血铅当量的防护厚度 透视机房各侧墙壁应有1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 设于多层建筑中的机房 天棚 地板应视为相应侧墙壁考虑 充分注意上下邻室的防护与安全 机房的门 窗必须合理设置 并有其所在墙壁相同的防护厚度 4 机房内布局要合理 不得堆放与诊断工作无关的杂物 机房要保持良好的通风 机房门外要有电离辐射标志 并安设醒目的工作指示灯 5 受检者的候诊位置要选择恰当 并有相应的防护措施 6 X射线机摄影操作台应安置在具有0 5mm铅当量防护厚度的防护设施内 7 每台X射线机应配备适量的符合防护要求的各种辅助防护用品 如铅橡胶手套 铅橡胶围裙 铅防护座椅等 8 各X射线机房内应注意配备专门供受检者使用的各种辅助防护用品 以及固定特殊受检者体位的各种设备 第六节 X射线诊断辐射安全防护操作要求 1 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业务技术和射线防护知识 认真配合有关临床医师做好X射线检查的正当性判断 正确掌握其适用范围 并注意查阅以往检查资料避免不必要的额外检查 合理使用X射线诊断 2 医用诊断X射线机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质量控制检测 3 根据不同诊断检查类型和需要 选择使用合适的设备以及相应各种辅助防护用品 包括供受检者使用的 4 参照国际基本安全标准 IAEASafetySeriesNo 115 1996 有关放射诊断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 认真选择各种操作参数 力求受检者所受到的照射是达到预期诊断所需的最低剂量 5 除了临床必需的透视检查外 应尽量采用摄影检查 6 采用普通荧光屏透视的工作人员在透视前必须做好充分的暗适应 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 应尽可能采用 高电压 低电流 厚过滤 和小照射野进行工作 7 进行消化道检查时 要特别注意控制照射条件和避免重复照射 对工作人员和受检查者都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8 摄影时 工作人员必须根据使用的不同X射线管电压更换附加过滤板 9 摄影时 工作人员应严格按所需的投照部位调节照射野 便有用线束限制在临床实际需要的范围内并与成像器件相匹配 对受检者的非投照部位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10 摄影时 工作人员应在屏蔽室 区 等防护设施内进行曝光操作 并应通过观察窗等密切关注受检者 11 进行X射线摄影检查时 工作人员应注意合理选择胶片以及胶片与增感屏的组合 并重视暗室操作技术的质量保证 12 进行X射线检查时 只要可行 就应对受检者的辐射敏感器官 例如性腺 眼晶体 乳腺和甲状腺等 采取适当的屏蔽保护 13 施行X射线检查时应注意候诊受检者的防护 摄影中除正在接受检查的受检者外 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机房内 透视时拟同时进入机房候诊的受检者要恰当安置 并有相应屏蔽防护措施 14 只有在把受检者送到固定设备进行检查不现实或医学上不可接受的情况下 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包括距离和屏蔽防护等 后 才可使用移动或携带式X射线机施行检查 携带式X射线机不宜用于常规透视 15 在X射线检查中 对儿童等特殊受检者可采取相应固定体位措施 对有正当理由需要检查的孕妇应注意尽可能保防胚胎或胎儿 当受检者需要扶携时 对扶携者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6 在放射诊断临床教学中 对学员必须进行射线防护知识教育 并注意他们的防护 对示教病例严禁随意增加曝光时间 第三部分放射学的事故防范与应急准备 X射线诊断存在着潜在电离辐射危险 早期对电离辐射危害的认识不足 引发了一些放射损伤案例 随着对x射线等电离辐射本质的认识深化和科技不断进步 放射防护与安全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 但若防范不当依然会酿成放射性事件或事故 此类事件与事故在国内 外均时有发生 必须认真吸取经验教训严加防范 着眼于有备无患 必须加强平时相应的应急准备和安排 1 放射学的事故防范 1 防止放射学意外事故照射的一般原则 单位法人即许可证持有者应采取一切合理措施 包括不断提高所有有关人员的安全文化素养 防止发生潜在的事故性医疗照射 贯穿于我国放射防护基本标准GB18871 2002前后有关章条关于防范事故的要求 不仅实践的防护体系 而且应急干预措施和潜在照射的控制均适用于医疗照射 在医疗照射的防护最优化中 从医用辐射设备 操作技术和质量保证方面较全面系统提出一系列具体要求 包容了预防事故以及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尽量减轻其后果 因此防范事故是加强防护与安全的系统工程 防护与安全的管理要求与技术要求都不可偏废 必须通过优质的运行管理 质量保证 人员培训与资格审查 全面的安全评价以及持续不断的经验反馈等来确保防护与安全 尤其各种医疗照射直接施给受检者与患者 更应重视人为因素 更应把强化安全文化素养的观念贯彻到所有放射诊疗工作始终 2 加强意外医疗照射事件的调查与分析遵照我国放射防护基本标准GB18871 2002规定 各级医疗机构的法人 即许可证持有者应及时调查下列意外事件 1 各种治疗中弄错患者或其组织的 用错药物的 或者剂量或分次剂量与处方数值严重不符以及可能导致过度急性次级效应的治疗事件 各种诊断中剂量明显大于预计值的 或者剂量反复并显著超过所规定的相应指导水平的诊断性照射 各种可能造成患者的受照剂量与所预计值显著不同的设备故障 事故或其他异常偶然事件 3 认真做好与评价剂量有关参数的记录x射线诊断和介入放射学等放射诊疗实践中 万一发生事故必须评价其后果 而效应是与受照剂量密切相关的 为了更好防范事故性医疗照射 不仅应加强意外医疗照射事件的调查与分析处理 而且应形成制度 做好与评价辐射剂量有关的各种参数的记录 同时 许可证持有者应在审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保存并在必要时提供以下记录 在放射诊断方面 进行追溯性剂量评价所必需的资料 包括特殊检查中荧光透视检查的照射次数和持续时间等 此条对施行介入放射学不可或缺 在核医学方面 所服用的放射性药物的类型及活度 在放射治疗方面 计划靶体积的说明 靶体积中心的剂量和靶体积所受的最大与最小剂量 其他有关器官的剂量 分次剂量和总治疗时间等 放射治疗所选定的有关物理与临床参数的校准和定期核对的结果 在医学研究中志愿者所受照射的剂量 只要形成制度做好平时这些汜录 无疑对防范和调查分析处理事故大有裨益 因此防范事故必须从日常工作中形成符合标准要求的规范程序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并持之以恒 2 放射应急准备应急是指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 以避免事故发生或者减轻事故后果的紧急状态 而应急准备就是为应对紧急状态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包括制定应急计划 建立应急组织 准备必要的应急设施 设备与物质 以及进行人员培训与演习等 应急准备就是为了防范事故 以及一旦发生事故实施有效控制 以尽量减少事故后果 并不是大型核设施或者辐照装置才需要做好应急准备 包括医用辐射在内的所有电离辐射技术应用领域均需要加强应急准备 制定应急计划或称应急预案是应急准备的关键 应急计划 预案 是为应对紧急状态所制定的经过主管部门审批的文件或一组程序 应急计划包括编制宗旨 依据 适用范围 主要任务 工作方针 应急组织等 还有实施单位的应急响应功能和相关设备 设施 以及和外部应急组织间的协调关系等 X射线诊断所使用的都是产生对人体外照射的射线装置 不存在各类放射源的安全使用保管和放射防护等问题 并且只有射线装置运行时才会有射线产生 切断电源便控制 住放射危害源 同时除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DSA划归 类射线装置外 其他设备均属于 类射线装置 这些特点可以反映其属于相对简单的一面 然而越是简单又越容易被大意疏忽 何况层出不穷的放射学新设备 新技术 新方法既有面临的新问题 也存在诸多事故隐患 例如 多排螺旋CT 数字化X射线摄影CR DR等 若不强化医疗照射防护意识 容易片面追求医学影像的所谓 完美 而忽视控制对受检者的照射剂量 甚至引发损伤 同时 各类设备与影像接受器的优化匹配也非常重要 此外 严格控制x射线透视依然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 还必须尽量不用没有影像增强器的X射线透视 尤其有正当理由必须进行的X射线透视 务必注意运用间歇曝光 并随时关注控制X射线透视时间和X射线输出剂量率 关键在于强化责任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一系列放射防护与安全法规 标准 建立良好的质量保证制度和实施安全操作规程 尤其所有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通过定期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安全文化素养 并具体落实到日常各个环节的行动上 第四部分 辐射安全与防护监督检查 随着核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保护环境 保障公众安全 应加强对核技术应用项目的环境保护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现场监督检查是重要的环节 1 监督检查的目的通过监督检查活动 确认辐射设施的质量和安全状态 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提出监督检查要求 促使辐射设施营运单位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保证辐射设施的建造质量和运行安全 以确认 1 保证辐射源的安全 2 防止辐射事故和事件的发生 3 保证辐射防护最优化 使接受的职业照射和公众照射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 尽可能低的水平 2 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营运单位是否按照法规和质保大纲对辐射设施的有关活动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设施 设备和工作业绩是否满足要求 对出现的安全相关问题或事件是否及时采取纠正或响应行动 并严格遵守报告制度 相关人员是否按计划进行培训和再培训 3 监督检查的形式对核技术应用项目的环境保护监督检查按实施检查的主体不同可分为监督检查和自行检查 3 1 监督检查 1 核技术应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前及其安全和防护设施的 三同时 制度执行情况 竣工验收审批前的监督检查 2 辐射安全许可证申请前的现场监督检查 3 对辐射工作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 4 事故情况下的现场监督检查 5 不定期的抽查或任务相关检查 3 2自行检查 自行检查是业主根据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和内部管理制度对本单位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保护法律 法规的执行情况 内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和项目的运行情况进行的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同时自行检查辐射工作单位为了确保本单位所从事的辐射工作正常运行应做的常规工作 其频度和参与人员的组成应与本辐射工作的规模和辐射安全风险程度相适应 单位负责人应对上交的检查报告的正确性 真实性和及时性负责任 上报的检查报告必须由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该报告是辐射工作单位得到每次许可证审核通过取得下阶段有效许可证的重要依据 自我检查的检查程序分为准备 检查和报告三个阶段 整个检查工作由业主负责组织实施 并对检查内容的全面性和真实性负全责 准备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根据监管部门和本单位辐射安全防护管理的规定确定检查组织与检查对象 将检查时的人力与时间安排列入本单位辐射工作的总体安排之中 检查自我检查应按检查报告格式与内容要求即档案检查与现场检查的内容逐项进行 档案检查的各部分要具体查阅并核对 现场检查时应由业主组织检查小组 参检人员按本导则中的检查表逐项 或抽选相关项目 进行检查 并做好记录 每个项目的检查应至少有二人同时参与并判断确定结果 其中一人必须是该项目的经监管部门备案的安全负责人 每份检查结果都应有参检人员签字才有效 报告全部检查基本结束后 由检查组组长负责编制完成检查报告 经单位负责人审定签字并盖公章后按规定时间送达有关监管部门 4 监督检查的程序 4 1 监督检查前的准备 1 查阅档案记录需要查阅的档案记录主要包括与项目有关的申请 报告 审批 验收文件 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及批复文件 事件 事故报告 历次检查记录等 为明确检查的重点 增强检查的针对性 应做到熟悉以下内容 a 业主的基本情况 如单位名称 法人代表 联系方式 所有制性质 上级主管部门 安防环保负责人 项目或装置概况等情况 b 业主提交的申请报告 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以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批复 意见 c 业主历史上出现的事件 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情况 d 历次检查记录 了解历次检查特别是上次检查中曾出现的问题及冶理情况 2 制定检查计划 确定待查单位 确定检查人员 检查组由二人以上组成 指定负责人 持证上岗 确定检查重点 尤其是对出现过事件 事故的单位或常见 易出现差错的环节 明确检查人员的分工 做到责任明确 确定检查时间 3 准备监测仪器根据不同的检查对象 准备监测仪器和取证设备 并保持良好状态 4 学习环保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检查人员要有针对性地重温对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和待查装置的专业知识 努力提高检查水平 确保做到依法行政 5 书面通知将有关检查事宜书面通知业主 告之检查时间 内容 程序及涉及人员等 通知的内容应包括 检查的依据 和背景 时间 程序 重点和业主所要做的准备和报告的主要内容4 2 检查的实施a 检查前会议b 表明身份说明来意 首先由检查组负责人向业主应表明检查人员身份并出示监察证 说明检查目的 检查程序和内容 c 业主报告 由业主报告项目运行 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特别是书面通知中所要 求的内容 d 检查e 档案检查 按本手册档案检查部分的要求逐项进行 f 现场检查 根据分工 参检人员按照检查表的内容逐项 或抽样 进行检查 做好记录 g 制作笔录h 检查后会议4 3总结处理4 3 1制作笔录现场检查结束后 检查组进行讨论 交换意见 并制作检查笔录 4 3 2检查后会议检查结束后 双方可在会议中充分交换意见 检查组将检查笔录交被查单位代表人阅读后当场签字 检查组长宣布检查情况并尽可能当场宣布检查结果 对情况复杂的重大疑难问题可由环保主管部门研究决定后再形成处理意见 如 限期整改 通报批评 行政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对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可予以表彰或奖励 4 3 3检查报告环保主管部门在检查结束后一个月之内将检查报告送达被检查单位 4 3 4后续处理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应随时跟踪其整改情况 并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复查 5 监督检查管理部门职责分工5 1环保部门 核安全主管部门 负责放射源的生产 进出口 销售 使用 运输 贮存和废弃处置安全的统一监管 制定和组织实施放射源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建立并实施放射源登记管理制度 根据涉源单位提供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表 辐射安全评价报告书和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等核发放射源安全许可证 并通报同级公安部门 负责放射源的生产 进出口 销售 使用 运输 贮存和废弃处置领域从事辐射安全关键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管理 负责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应急 调查处理和定级定性工作 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 协助公安部门监控追缴丢失 被盗的放射源 组织开展放射源安全技术研究 5 2卫生部门 负责放射源的职业病危害评价管理工作 负责放射源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的准入管理 负责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医疗应急 参与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应急工作 5 3公安部门 负责对放射源的安全保卫和道路运输安全的监管 负责丢失和被盗放射源的立案 侦察和追缴 参与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故应急工作 5 4其他部门 商务部门会同环保部门 核安全主管部门 公布放射源进出口管理目录 海关根据放射源进出口管理目录 验凭环保部门 核安全主管部门 核发的放射源安全许可文件办理海关进出口手续 铁路 交通 民航部门分别负责放射源铁路 水运 航空运输和放射源铁路 公路 水运 民航运输单位及运输工具 人员的监管 邮政部门负责邮寄放射源的安全监督检查 以下为现场监督检查表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