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01.ppt
第一章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 1 1地球系统 划分 能量 尺度 驱动力 1 2全球变化与全球变化研究 内涵 研究内容 研究意义 1 3全球变化研究的历史 现状和趋势 历史 现状和趋势 在中国 1 1地球系统 划分 生物圈 地球系统 全球生态系统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固体地球系统 物理气候系统 地圈 一 地球系统的划分 1 1地球系统 划分 人类生态系统从属于生物圈范围 构建在各个子系统之上 是水循环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岩石圈循环过程的中间环节的系统 是地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系统中各圈层之间的能量循环相互作用关系 1 1地球系统 物质和能量 二 地球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转化 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 地球系统中的物理过程 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例如全球碳循环 1 1地球系统 物质和能量 地球系统中的物理过程 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例如 全球碳循环 1 1地球系统 物质和能量 1 1地球系统 尺度 不同的地球系统过程具有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 三 尺度 1 1地球系统 驱动力 地球系统的驱动力 太阳和其他外力 人类活动 放射性和内部深处的原生热 人类在其发展进化的进程中 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逐步用人类所驯化的植物和动物组成的生态系统以及几乎全部由人类自己构建的城市体系来代替自然生态系统 使人类生态系统逐渐成为地球环境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成为影响地球系统状态 引起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 地球系统的驱动力 一 全球变化的科学内涵 何为全球变化 全球环境 包括气候 土地生产力 海洋和其他水资源 大气化学及生态系统等 中的 能改变地球承载生命的能力的变化 1 2全球变化 内涵 一 全球变化的科学内涵 产生背景 硬件条件社会需求历史必然性科学思想代表 1 2全球变化 内涵 一 全球变化的科学内涵 十大环境问题 1 大气污染6 海洋环境恶化2 气候变暖7 森林锐减3 臭氧损耗8 物种濒危4 土地退化9 垃圾成灾5 水体污染10 人口增加过快 1 2全球变化 内涵 一 全球变化的科学内涵 科学内涵 全球观点与全球尺度所有时间过程人类的作用 1 2全球变化 内涵 1 2全球变化 研究内容 全球变化的过程和驱动力全球环境变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全球变化的影响和人类的响应全球变化信息的获取 处理和分析技术 二 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1 2全球变化 研究意义 全球变化研究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 深化对地球系统的认识 促进地球科学发展 改变人类的观念 促进应用基础科学和有关社会科学的发展 三 全球变化研究的意义 1 3全球变化研究 历史 远古时代 神话古人 亚里士多德 海陆按照一定的规律周期性变化达芬奇 根据岩石中的海螺指出海陆变迁说吕氏春秋 对气候异常的特点和对人类的影响作了概括郦道元 水经注 研究了我国河湖水系演变的历史 原因沈括 通过古地图对比研究水系变化 等 早期认识 一 全球变化的发展 1 3全球变化研究 历史 莱伊尔 均变论 现在是过去的钥匙阿加西 大冰期理论 首次把冰川的进退裕全球性的气候变化联系起来米兰科维奇 天文学因素是全球气候波动的主要原因魏格纳 大陆漂移学说 地壳演化规律近代地理学家 洪堡 乔治马什 施吕特尔等 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演变 全球变化研究起步 1 3全球变化研究 历史 放射性同位素 古地磁 稳定同位素 深海钻探 冰芯遥感 航空航天 极地观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信息收集 数据处理的帮助 全球变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1 3全球变化研究 现状 4个国际研究计划 国际地圈 生物圈计划 IGBP 全球变化人文计划 IHDP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WCRP 生物多样性计划 DIVERSITAS 二 全球变化的国际研究计划 1 3全球变化研究 现状 1 3全球变化研究 在中国 竺可桢开创的基于考古和历史文献的气候变化研究中科院对青藏高原组织的数次科学考察研究刘东生等领导的中国第四纪黄土研究 以及古季风研究施雅风领带的中国东西部第四纪冰川研究及全新世环境演变研究汪品先等领导的中国海域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其中青藏高原 第四纪黄土以及考古与历史文献记载研究是我国独具特色的研究领域 代表人物 三 我国的全球变化研究 地理学之父 竺可桢 1 3全球变化研究 在中国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爱国教育家 当代闻名的科学家 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 科学考察 1 3全球变化研究 在中国 黄土之父 刘东生 刘东生 1917 2008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世纪80年代 刘东生基于中国黄土重建了250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历史 使黄土与深海沉积 极地冰芯并列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三大支柱 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国际科学界所信服 1 3全球变化研究 在中国 上海科学会堂 深海科技主题报告会 1 3全球变化研究 在中国 著名冰川学家 施雅风 1 3全球变化研究 在中国 地理学家 冰川学家 1958年起主持冰川考察队 并筹建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沙漠研究所他长期从事冰川学 地貌学以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 是中国现代冰川研究的主要开创者 冻土和泥石流研究的倡导人 1 3全球变化研究 在中国 具有全球意义的且我国急需解决的区域性生存环境问题 全球变化对我国的气候 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研究重点 1 3全球变化研究 在中国 四项主张 2007年9月8日亚太经合组织 APEC 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 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当天举行的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次会议主题是 加强大家庭建设 共创可持续未来 主要讨论气候变化和清洁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 支持多哈回合谈判 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等议题 胡锦涛在发言中就气候变化阐述了中国政府的以下四项主张和建议 1 3全球变化研究 在中国 第一 坚持合作应对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 需要各国联手应对 在气候变化上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开展合作才能互利共赢 第二 坚持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 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妥善解决 应该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优化能源结构 推进产业升级 发展低碳经济 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从根本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第三 坚持公约主导地位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及其 京都议定书 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 是最具权威性 普遍性 全面性的国际框架 应该维护公约及其议定书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机制和主渠道地位 将公约确定的原则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原则 第四 坚持科技创新 科技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应该加强研发和推广节能技术 环保技术 低碳能源技术 加强人员培训 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 提高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会议通过了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关于气候变化 能源安全和清洁发展的宣言